中心主任致辞

在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里,清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一流的大学,以强大的工程和应用科学学科闻名于世。清华大学远见卓识地认识到 数学在科学学科里的基础和战略性作用。2009 年 12 月,清华大学举 行了数学科学中心的落成典礼,并邀请我担任中心首届主任。这邀请 带着清华大学核心领导充满雄心的承诺和热切的期望。这份承诺给我 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去充分发展数学科学中心。我希望在学校的持续支 持、战略性的投资和有效的管理基础上,数学科学中心将推动清华大 学数学学科跻身于国际前沿。许多人一直在为我们共同的目标非常努 力地工作。我相信有了你的支持和参与,数学科学中心将对全世界的 数学家和数学学科做出重大贡献。

丘成桐

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主任

  • 副主任郑绍远

  • 副主任史作强

  • 副主任杨帆

  • 副主任郑浩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简称“数学中心”)成立于 2009 年 12 月 , 特聘国际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担任中心主任。作为支持清华大学发展数学学科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部于 2014 年底正式批准成立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十年间,在丘成桐先生的带领下,数学中心在高端人才引进、杰出数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数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中心秉承“国际性、开放性、学术性”的建设定位,以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吸引了一大批数学顶尖人才,并开始为国家输送优秀青年学者。


综合性学科布局

​建成以纯粹数学为核心的“五大领域”和“三个交叉研究方向”的综合性学科布局。其中代数与数论、数学物理以及动力系统与随机分析这三个科研团队,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2020 年成立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将应用数学纳入未来学科发展规划,着眼于基础学科研究的产业应用。

国际一流人才引进

人才为学科建设之基。数学中心以高水平人才引进、造就新一代世界领先数学家为根本任务。2021 年,成功引进 2018 年菲尔兹奖得主 Caucher Birkar,担任中心教授。过去十年间,中心已引进全日制教师 70 人,其中 35 岁以下的教师 31 人,外籍教师 16 人,不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

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以及晨兴数学竞赛获奖者。目前,在站博士后 37 人(外籍 6 人),在学博士生 55 人,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本科生 59 人。

立体人才培养机制

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根本任务,数学中心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学人才发掘培养模式,建立并形成了包括“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新世界数学奖”和“ICCM 数学奖”“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和“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等系列人才发掘机制、学术交流平台,惠及全球热爱数学研究的学者。

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中心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等国内外 30 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超过 300 位数学家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来中心工作、访学和交流,许多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心、北京雁栖湖数学研究院和“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会议基地召开,众多院士,诺贝尔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得主等来中心访问、交流和演讲,成为富有凝聚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成果初具影响

​截至 2021 年 3 月,数学中心已有 6 位学者在国际顶级“4 大”综合性数学期刊《数学年刊》、《数学发明》、《数学学报》、《美国数学会杂志》上发表了 7 篇高水平论文。仅仅 2020,中心就发表 156 篇论文。


伴随数学中心的跨越式发展,在数学学科同仁同心戮力之下,清华数学科学专业 QS 排名由 2016 年第 43 名,上升到 2021 最新排名第 18 位。 今天,数学科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数学中心将秉持开拓、创新、谋长远的发展宗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凝聚师生力量,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一流创新人才,取得国际原创性科研成果,创建世界领先水平的数学学科及师资队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数学基地、为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 ( Beijing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and Applications,BIMSA),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学委员会和北京怀柔区委区政府推动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国家战略、世界一流、国际引领”的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作为主责单位筹建,依托清华数学现有力量,利用清华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联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及北京数学与应用数学及其交叉领域等优势单位,采用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和人才引进模式推动中国数学科学发展,促进数学与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对接融通,提升数学支撑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核心源动力。截止 2021 年 3月,已引进数学科研人才 44 人,举办各类研讨报告 129 场,学科活动围绕几何拓扑、密码学、机器学习、数学物理、动力系统及金融数学等方向。




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会址

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是清华大学在海南省三亚市建设的一个国际性、综合性的数学会议中心。论坛园区占地面积 140 亩,建筑面积约 30000 平方米,集会议、餐饮和住宿为一体。

  2009 年初,海南省组团赴美进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在美期间与哈佛大学教授、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进行会谈。会谈中丘成桐先生提出,国际数学界最有名的数学会议中心加拿大班夫国际数学站和德国奥博沃尔法赫数学所在世界数学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应该借鉴这样的模式,在亚洲建设第一个国际数学会议中心。

  2009 年 7 月和 9 月,时任国家领导人先后会见丘成桐教授,对中国建设国际数学论坛明确表示支持。2010 年 6 月,清华大学与海南省达成合作共识,并明确“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选址在三亚市,清华校友企业家史维学捐建。

  2013 年 12 月 18 日,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落成并正式启用,论坛包括一个超过 9000 平方米的会议主楼,一个图书馆和 170 个房间的住宿区,并配备相应的餐饮设施和✀本休闲设施。截至目前,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每年负责组织、举行数学学科国际会议 30-40 个,同时还支持与数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学术性会议在论坛召开。

  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是清华大学支持发展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会议中心的建立,填补了亚洲国际性数学论坛的空白,对加强国际数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数学人才的⛿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合作伙伴

  • 2007-至今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 2008-2014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2-2013 伟俊佛学基金有限公司

  • 2013-2014 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13-2018 西蒙基金

  • 2015-2016 东润公益基金会

  • 2015-2016 广州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

  • 2017-2019 台湾新光国际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2017-2019 深圳市 TCL 公益基金会

  • 2017-2019 青岛汇泉王朝大饭店有限公司

  • 2017-2019 南京盘龙广告文化有限公司

  • 2017-2021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 2018-2027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金会

  • 2019 衡水金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